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公布R2方案治疗滤泡性

白癜风形象大使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495.html
免疫化疗已成为低级别、高肿瘤负荷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多项研究对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的联合方案(R2方案)在FL中的疗效进行了探索,其中包含三项II期研究(NCT,NCT,NCT)和III期RELEVANCE研究(NCT,NCT)。RELEVANCE研究共纳入例晚期FL患者,随机分配一线接受R2方案或者免疫化疗的治疗。虽然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但由于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有限(3年),研究最后报告了主要疗效指标(30个月时完全缓解[CR])。研究结果显示,R2方案与免疫化疗疗效相似,但该方案安全性方面的数据和长期随访数据仍需补充。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近日公布了一项R2方案治疗FL的II期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现将主要结果整理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关键点

长期随访显示,R2方案一线治疗FL患者安全有效。

R2方案带来的更深的疾病缓解与FL患者较好的预后存在关联。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为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开展的一项II期临床研究(NCT),研究自年7月至年4月(数据截止至年5月16日)纳入未经治疗的1-2级、III-IV期FL患者接受R2方案治疗,探索该方案在初治F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体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79例患者,患者的基线特征情况如下图。患者中位接受6个周期的治疗(范围:1-12个周期),49例患者接受了1-6个周期的治疗,30例患者接受了7-12个周期的治疗。与接受1-6个周期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7-12个周期治疗的患者基线时β2-微球蛋白水平更高(46%vs14%,P=0.)、>5个淋巴结比例更高(80%vs49%,P=0.)、FLIPI-2评分更高(37%vs14%,P=0.03)。来那度胺的中位剂量为20mg(范围:5-20mg),24例(30%)患者因为不良反应降低了治疗剂量。7例(9%)患者在中位治疗4个月(范围:1-10个月)后停止治疗,其中4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动脉血栓2例、呼吸衰竭1例、皮疹1例)停止治疗,3例患者因为疾病进展停止治疗。40例(51%)患者经历了≥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与接受7-12个周期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1-6个周期治疗的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显著更低(22%vs70%,P<0.)。76例患者的疗效状态可评估,3例患者在首次疗效评估前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中位治疗6个月(范围:3-18个月)时,ORR达到95%(75/79),CR率达到86%(68/79)。39例(49%)患者在3个周期的治疗后达到CR,64例(81%)患者在6个周期的治疗后达到CR。单变量分析显示,唯一与CR相关的因素为性别(女性患者CR率为97%,男性患者为75%,P=0.),剂量调整(P=0.25)和治疗周期数(P=1)对CR率无显著影响。中位随访个月(95%CI:98-个月)时,26例(33%)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中位PFS未达到,8年PFS率达到65%(如下图)。23例患者在一线接受R2方案治疗后出现复发,其中10例患者接受了免疫化疗、4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2例患者继续接受R2方案治疗、4例患者进入临床试验、3例患者观察等待,没有患者选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挽救治疗方案。单变量分析显示,与较短的PFS相关的基线特征为非高加索裔(39个月vs未达到,P<0.),治疗未达到CR与较短的PFS存在关联(未达到vs19个月,P<0.)(如下图B)。Landmark分析同样显示治疗未达到CR与较短的PFS存在相关性。来那度胺剂量减量(P=0.72)和治疗周期数(P=0.11)与PFS没有显著关联(如下图C)。10例(13%)患者在治疗后24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POD24),唯一与POD24显著相关的因素是治疗未达到CR(POD24发生率:50%vs7%,P=0.)。来那度胺剂量减量(P=1)和治疗周期数(P=0.30)与POD24没有相关性。最近一次随访显示1例患者失访,4例(5%)患者死亡(均非POD24患者)。研究的中位OS尚未达到,8年OS率为98%(如下图),目前尚无法评估生存相关因素与基线特征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论

长期随访证实,R2方案是FL患者有效且安全的一线治疗方案。该方案可以为FL患者带来深度缓解、降低早期疾病进展率,同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PaoloStrati,PreeteshJain,RalphJ.Johnson,SherylForbes,etal.Long-termfollow-upoflenalidomideandrituximabasinitialtreatmentoffollicularlymphoma.Blood()(8):–.;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ouwang.net/zzbx/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