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幼保健小心,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北京著名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季节交替气温回升,病菌繁殖加快,幼儿免疫力较低时,病菌、病毒物趁机而入,特别容易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疱疹性咽峡炎”就是孩子在这个季节里较为高发的疾病。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我园给大家整理了健康卫生小知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别误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别误当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疱疹性咽峡炎会传染吗?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注意隔离: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温馨提醒: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那么。在传染病高发时期请家长配合做到以下几点:1.每天早上8:00家长送幼儿入园,必须接受医生晨检后才能入园。2.每位幼儿需接受口腔、双手等方面检查,如有传染病相关疑似症状,医院确诊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如不属传染性疾病需出示医生的诊断证明才可来园;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如有发热、咽部等不适症状的幼儿建议在家观察护理,待症状消失后再来园。3.每日放学后,不要在园内逗留玩耍;接送幼儿时家长不得进入班级教室。4.做到常开窗通风,做好室内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勤洗手,勤剪甲,多喝白开水,不吃生冷食品,少带幼儿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不到已发生疫情的幼儿园及场所;不与患儿接触。5.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疱,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6.一旦发现有口腔溃疡,手、足、臀、或头面部出疹,发热的幼儿,医院诊断治疗。

温馨提醒:患病儿童须在疱疹消失后7天,医院证明复课,整个病程10-14天。

多运动多阳光多健康多欢笑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ouwang.net/zlff/202207/8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