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游泳后,全身皮肤一碰就掉看似干

文章来源:父母在线(ifumu)

作者:咪小懒

要说最适合夏天的运动,游泳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首选。

很多家长也乐于带着孩子去泳池里泡上半天,一来让孩子锻炼了身体,二来是个不错的消暑方式。

可是,这看似十分干净的泳池子,却让广西的一个6岁小孩,险些丧命!

究竟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

↓↓↓

前不久,广西6岁的女孩小雅和家人,去小区里的游泳池游泳。游泳后,当时并没有什么不适。

可第二天下午,小雅的妈妈突然发现小雅嘴角边有几个红点。用手一摸,大家吓了一大跳,小雅嘴边的皮肤掉落一大片。

小雅的妈妈医院,医生确诊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

该病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易并发肺炎、肾炎、败血症等,婴幼儿病死率为3%~4%。医生表示,小雅的病可能是因游泳池的水不干净诱发。

除了罕见的皮肤病,感染性疾病也是一大隐患,再看一条新闻:

4岁女童莫名感染性病

医生:游泳时被传染

4岁女童小莉(化名)频繁抓挠下部,医院就诊发现竟患上了淋病,百思不得其解,医生判断为游泳时传播。

“泳池到底有多脏?”这是每年夏天大家都会讨论的问题。

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以下4种是受访者最常遇到的4种不文明行为:

入池前不冲淋(59.3%)

在泳池小解(57.1%)

游泳不戴泳帽(55.6%)

入池前不浸脚(55.4%)

除此之外,受访者在泳池游泳时遇到过的其他不文明行为还包括:

向泳池吐痰(46.9%)

在泳池里搓澡(39.9%)

携带易传染的疾病入池(27.8%)

小编看到这组数据时被深深地吓到了,居然有一半以上的人习惯在泳池小便!

提醒大家,带孩子去公共游泳池,一定要注意接下来说的2个问题!

1

游泳前,先检查水质

面对如此让人不放心的游泳池,爸爸妈妈们在选择游泳馆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优质、放心的场馆,并进行以下4步来检查水质:

一望:

进入泳池前首先要看水的颜色和透明度,在水质较好的游泳池中,如果铺有白色瓷砖,会呈现出明亮的淡蓝色;如果铺有浅蓝瓷砖,则是深蓝色的效果;而池水一定要满足清澈见底的条件,要看水面有无颗粒漂浮,池底有无沉淀,池水的泡沫能否在15秒内消散。

二闻:

贴近水面时可以闻到淡淡的氯气味道,说明余氯的含量基本合格。如感觉到味道刺鼻,难以适应,则说明余氯的含量已经超标,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问:

询问工作人员该游泳池池水的更换时间频率及检测结果,以及日常维护措施。

四切:

用手感觉池水是否有皮肤不适感,经常游泳的人都能感受到水的“软”和“硬”,感觉“软”表明水质优良,感觉“硬”、涩,甚至有瘙痒、疼痛的感觉,水质可能较差。

2

游泳时也要提防各种传染病

1.红眼病。

夏季是红眼病的高发时期,而泳池就是红眼病的重要传播场所。红眼病具有发病急骤、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感染了红眼病的人,几乎都会有眼睛红、肿及分泌物多的情况,眼部有明显的刺激症状。

防治方法:

游泳时最好戴防水眼镜;若游泳后感觉眼部不适,可用消炎眼液或0.25%氯霉素眼液进行预防;注意勿用手揉眼或用不洁毛巾擦眼;当红眼病流行时,最好不要去游泳,以防传染。

2.耳闷耳痛、中耳炎。

一般情况下,外耳道是干燥的,游泳时就沾水了。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耳屎,耳屎遇水膨胀,而外耳道深部无扩张的余地,膨胀的耵聍就会挤压外耳道,导致耳鸣、疼痛等不适。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的症状。

为把耳朵里的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火柴棒、小钥匙、小手指等掏耳朵,这样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从而导致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另外,孩子呛水后,因他们的鼻咽管比较平直,游泳池的水容易通过鼻咽部进入中耳,把细菌带入而引发中耳炎。

防治方法:

为防止池水进耳,最好是戴耳塞;如果耳朵进水,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

①单足跳跃法:将头分别侧向两边,单足跳跃,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②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把水吸出。

③如果耳朵里进水后出现疼痛、耳鸣等症状,医院检查,由医生用专用工具取出。

④耳朵有炎症的人最好不要去游泳,容易因为呛水和进水加重病情。

3.鼻窦炎。

很多小朋友喜欢玩“跳水”,从跳台上往水里蹦,在入水的那一刹那间,很容易发生呛水。而若被呛入鼻窦的水水质糟糕,很容易引起急性鼻窦炎。专家称,在临床上,因为跳水呛水入鼻窦而引起鼻窦炎的情况十分常见。

呛水入鼻内,可出现鼻塞、鼻痛、鼻流粘涕或头疼等症状。目前不少游泳池的水质不佳,添加的漂白粉过多,以至于水池有一股刺鼻气味,这是一种强过敏原,很容易引起鼻过敏。

防治方法:

为避免呛水入鼻,小朋友最好不要玩跳水;池水呛入鼻后,不可用手捏紧两鼻孔使劲擤,而应指压单侧鼻孔逐一轻轻擤,或内吸后自口中吐出;如果泳池人太多,觉得池水不够干净,或者感觉有强烈的漂白粉味道,最好不要下水。

4.皮肤病。

如果游泳池按照要求消毒,自己本身也没有皮肤破损的话,绝大多数的皮肤病是不会通过游泳传染的。但夏天游泳池里的水含氯等化学消毒成分,如果氯浓度过高,而孩子又刚好对消毒剂过敏,就容易皮肤过敏,出现潮红等症状。如果游泳池水消毒不到位,太脏,有的人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

防治方法:

选择卫生达标的正规泳池游泳。因为游泳池中的水都会使用消毒剂,一些敏感体质的人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游泳时间不要过长、过于频繁;如孩子身上有皮肤破损不要去游泳,因为在水中长时间的浸泡,会使得角质层软化,皮肤破损加重,细菌容易入侵,诱发一些皮肤疾病。同时,每次游泳后,要用清水洗头、洗脸,浴巾、毛巾及拖鞋专人专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ouwang.net/yfcs/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