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炎
鼻炎就是鼻腔发炎性疾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
(一)主要病因
1.病毒感染
鼻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到目前为止已知有多种病毒可引起鼻炎,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及黏液和副黏液病毒等。鼻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经过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体或食物进入机体。
2.遗传因素
有变态反应家族史者易患鼻炎,这类患者家庭人员多有哮喘、荨麻疹或药物过敏史。以往称此患者为特应性个体,其体内产生IgE抗体的能力高于正常人。
3.鼻黏膜易感性
易感性的产生源于抗原物质的经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则视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临床和医学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上述细胞数量不仅高于正常人,且有较强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
4.抗原物质
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该变应原物质再次进入鼻黏膜便与相应的IgE结合而引起变态反应。引起鼻炎的变应原按其进入人体的方式分为吸入性和食物性两大类。
(1)常见吸入性变应原有以下类型:
①花粉:不是所有植物花粉都能引起疾病,只有那些花粉量大、植被面积广、变应原性强,并借助风来传播的花粉才最有可能成为变应原。由于植被品种的差异,不同地区具有变应原性的花粉也不同。
②真菌: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主要存在于土壤和腐败的有机物中,其菌丝和孢子皆具有变应原性,但以孢子较强。
③屋尘螨:属节肢动物门蜘蛛纲,成虫大小一般为~μm。主要寄生于居室内各个角落,其中以床褥、枕头、沙发垫等处的灰尘中最多。螨的排泄物、卵、脱屑和其碎解的肢体,皆可成为变应原。
④动物皮屑:动物皮屑是最强的变应原之一,对易感个体,若长期与有关动物接触,则可被致敏,致敏后若再接触即使很小数量的皮屑,也可激发出鼻部症状。
⑤室内尘土:室内尘土也是引起常年性鼻炎的常见变应原之一。
(2)常见食入性变应原:指由消化道进入人体而引起鼻部症状的变应原物质,其作用于鼻黏膜的方式十分复杂,至今仍不甚清楚。牛奶、蛋类、鱼虾、肉类、水果,甚至某种蔬菜都可成为变应原。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鼻塞
鼻塞特点为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由于鼻塞,间或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2)多涕
常为黏液性或黏脓性,偶成脓性,脓性多于继发性感染后出现。
(3)嗅觉下降
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黏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头痛、头昏慢性鼻窦炎多表现为头部沉重感。
(5)全身表现
多数人还有头痛、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及失眠等。
2.鼻炎的种类
鼻炎症状有很多种,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症状和种类也有所不同:
(1)慢性鼻炎
长期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导致头晕脑胀,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和学习。黏脓性鼻涕常倒流入咽腔,出现咳嗽、多痰。
(2)急性鼻炎
①初期1~2天,病人常有全身不适、畏寒、发热、食欲不振、头痛等。鼻腔及鼻咽部干燥、灼热感,鼻内发痒,频发喷嚏。
②急性期2~5天,原有症状加重,成人体温38度左右,小儿高达39度以上,常因高热出现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抽搐。
(3)药物性鼻炎
长期使用各种伤害鼻黏膜的鼻炎药物或激光、手术,导致鼻腔持续性鼻塞,时常流鼻血。
(4)萎缩性鼻炎
呼吸恶臭、鼻腔分泌物呈块状、管筒状脓痂,不易擤出,用力抠出干痂时,有少量鼻出血,常误以为是感冒的初期鼻炎。天气转凉后,有些病人早上起床后连续打喷嚏、流鼻水,温差大时鼻塞,误以为是感冒而随便吃点感冒药,导致病情日益加重。
二、人体七窍及五脏
人体七窍指的是头面部七孔,即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人体七窍,窍窍相通,一窍不通,则窍窍不利。七窍与五脏相连,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五脏有病,往往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内经》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通过观察五官的异常情况,就能了解心、肝、脾、肺、肾可能存在的病变。
心开窍于舌:“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气足,不仅能保证舌辨五味,舌头转动灵活、说话流利顺畅也有赖于心神的健旺。通常来说,舌色红润即表示心之气血充足。
心主血脉,舌上血管最为丰富而浅表,因而舌也能灵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状态。心阳不足,则舌胖嫩或紫暗;心阴不足,则舌红绛;心血虚,则舌暗淡;心火上炎,则舌红烂、生疮、疼痛;心血淤阻,则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会出现语言障碍,说不清话。
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也就是说,肾气足者,就会听力好。在病理方面,若肾精亏虚,则脑髓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肾阴虚的病人还经常会有耳如蝉鸣的现象。
另外,老年人出现的听力减退、耳聋失聪等衰老表现,也与老人肾气较弱关系密切。所以,听力较差的人,可以考虑是不是要补补肾气。
肝开窍于目:视力的好坏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营养。中医讲,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动最直接的物质基础,所以,肝血的盛衰会直接影响到视觉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眼昏花、视物不明,出现如夜盲等问题;若肝经火盛,可见眼红肿痛;肝阴虚,可致眼糊干涩,或也可见眼珠不灵活、斜视等;肝气郁结过久,则能导致口苦目眩。
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为呼吸出入的门户,所以说,鼻子要想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就必须依赖肺气调和,呼吸畅利。其实,“肺主气”的功能除了会影响呼吸,还有供给鼻子营养、保证鼻子通畅、预防鼻病的作用。
临床上,肺的某些疾病表现也常反映在鼻子上。如外感风寒影响到肺,就会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反之,如果鼻出现以上异常变化,即可推断肺脏病变。
脾开窍于口:“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口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脾的外在表现之处,当脾气健运,气血充足时,口唇得养,则唇红润泽;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唇失所养,则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光。
人体七窍的各种表象与体内五脏及身体健康状况密不可分,七窍的疾病也会影响到五脏的健康,尤其在七窍疾病中,鼻炎对身体健康危害面更广、对五脏的伤害更大。
慢性鼻炎中的过敏性鼻炎,会引起鼻窦炎、过敏性咽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产生,从而使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嗅觉减退、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等现象,严重者还会引发鼻咽恶性肿瘤,更甚者可能会发生睡眠呼吸障碍夜间猝死。
鼻炎还容易引起咽喉炎,鼻炎产生鼻涕会被逼纤维输送到我们人体的咽喉部,由于它过于黏稠,无法被处理掉,加上其中含有炎性物质和病毒,长期吸附在咽部,就会使得咽喉部黏膜水肿、增厚,进而引发咽喉炎。
鼻炎还会诱发支气管炎,如果鼻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转变为慢性鼻炎,而慢性鼻炎中的过敏性鼻炎,如果久治不愈,就会出现长久并发症——过敏性支气管炎,导致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病毒入侵支气管炎甚至是腹部,进而引发支气管炎和胸膜炎。
由此来看,鼻炎的危害不容小觑,在日常生活中应予以必要的预防,出现鼻炎症状时应及时予以治疗,切不可任其发展。
三、鼻炎克星--瑞鹤熊胆七窍通
●瑞鹤熊胆七窍通抑菌护理液(鼻炎液)
抑菌护理液(鼻炎液)
液剂/20ml/支
鼻部粘膜不适的抑菌、清洁、止痒、润通滋养。
熊胆粉、苍耳子、黄芩、云防风、辛夷、通关散、鬼针草、诃子、鸡爪大黄、藏红花、冰片、薄荷提取物。
★熊胆粉
清热,镇痉,明目,杀虫。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痼,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
★苍耳子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黄芩
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因此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云防风
归肺、肝、脾经,祛风胜湿、止痛止痉,主治感冒、头痛、牙痛、胃脘胀痛、泄泻、风湿痹痛、瘫痪、破伤风、惊风、风疹、湿疹、疮肿。
★辛夷
归肺、胃经,属于发散风寒药,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通鼻窍、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
★通关散
通关开窍,主要有祛痰、镇静、镇痛、提高机体新陈代谢等作用。★鬼针草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诃子入肺、胃、大肠经,敛肺、涩肠、下气。治久咳失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遗精、尿频。★鸡爪大黄
归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心包经。功效与作用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藏红花
性味较甘平,养血、活血、补血和行血等,包括活血化瘀、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美容养颜等。
★冰片
通诸窍、散郁火、开窍醒脑、去翳明目,消肿止痛。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中耳炎、蛲虫病等。
★薄荷提取物
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瑞鹤堂熊胆粉“保肝铁将军”
国家颁布的黑熊熊胆UDCA含量不低于23%
而瑞鹤堂维西母系原生地黑熊熊胆UDCA含量平均在35%以上,最高可达48%,远远超过了国家颁布的标准。
”药中黄金“本草纲目:熊胆,味苦,性寒,无毒,归肝胆心经。有退热,清心,平肝,利胆,溶石,明目,杀虫作用。瑞鹤堂熊胆粉,解酒解毒,保肝护肝,集保健、治疗为一体,是排毒养肝之圣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