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班出身的“老中医”,接触中医十余年,最无奈他人问我,有治疗某病的秘方没?曾几何时,都是坚决回答“无”。
但每次看到“某某验方、某某秘方”时还是极力求得。因为验方使用精辟对症,往往效如桴鼓,这也是以前游医看家吃饭的本领。
“一痒就咳”愁煞人
改变我对验方的态度,还要从家母的咽炎说起。
作为60年代出生的女性,在我学医之前,“老人家”前半生辛苦劳作,脾气暴躁,胃病缠身,经常失眠,身体消瘦,肝脾不调女性的典型代表,年轻时风里雨里、酷暑寒冬,蹬着脚踏车几里路去上班,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经常咽部不适。
等我学医后,有一搭没一搭的给老人家开点中药丸剂、药末治疗,胃病大好,睡眠也得到了基本保证,也就不怎么吃药了。结果“老人家”咽炎越发严重,自诉说痒就痒,痒了就咳,必喝热水几多才能压住,夜半尤为明显,经常咽痒咳嗽而醒,床头常备热水壶、凉水杯。发展到后来,需常备甘草片来镇咳。
作为学医的子女,知道这幕当然要惭愧,早几年还没用上智能手机,“老人家”距我千里,只能问问症状,就给开点药,偏巧遇到的又是个不舍得花钱的“老太太”,药还不能贵,吃3天就不舍得了,基本催促良久,吃个3-5付药,稍有缓解就停药,就这么好好坏坏,反反复复。我还落个医术不佳的名声,自己的娘亲,只能忍了。
想跟她说慢性咽炎与情绪、饮食、脾胃、外感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且每种因素都能引起症状复发,然而效果不佳说啥都没用。
“秘方”得来真惊喜
某日又翻看“喉科秘籍”,偶然看到喉科六味汤:荆芥穗三钱,薄荷三钱,炒僵蚕、桔梗、生粉草、防风各二钱。
“治一切咽喉不论红白,初起之时,漱一服可愈”,治疗一切咽喉,且不论咽喉部是充血还是苍白,佩服!
虽然每每看此种说法不免嗤之以鼻,然仔细一想发现,此方正是五官科大家干祖望先生治疗喉源性咳嗽常用方药,何不给“老太太”试试,正好也不需吃太多。
于是手机遥递,千里传方:荆芥穗,薄荷(后下),炒僵蚕,桔梗,防风,紫苏叶,木蝴蝶,生甘草,并告知此乃中医秘方!
家母脾胃不好,经常胃胀呃逆,遇冷明显,且脾气不小,干老先生在喉科六味汤的基础上加了紫苏叶、木蝴蝶两味,疏肝行气和胃利咽,甚为经典。
3日后,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电话随访,家母甚为高兴,咽痒明显好转,只是偶尔有点痒,甚至能控制住不咳嗽,吞咽一下即可缓解咽部不适,直言秘方早该给她用,我也是一阵惊喜。
自此之后渐渐应用于临床,对于急慢性咽炎,因为受寒、情绪变化、脾胃不和等郁滞而至咽部不适,咽痒咳嗽,寒热区分不明显或者寒热错杂,非阴虚、阳热的患者,喉科六味汤皆收效显著。
不禁感慨,秘方诚不欺我也!
说到此,阴虚、阳热的患者怎么办呢,也有“秘方”,适当吃梨,养阴润燥舒缓止咳!
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寒热区分不明显,寒热错杂,阴虚、阳热患者,都分别有哪些典型表现,如果你能区分清楚,那么你就清楚喉科六味汤什么时候用最合适。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你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商务合作
,
(您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