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千百年来人类历史呈现的规律—每次重大疫情都会改写历史,但也并非随心所欲。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与疫病斗争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每隔几十年就会爆发一场重大的疫情,而每次疫情又都是细菌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很多时候,是人类的无度引发细菌的增生,人类在进入工业文明前,瘟疫的杀伤力是惊人的,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的欧洲、美洲大陆以及亚洲大陆,一场大的瘟疫过后,甚至造成很多的国家就此消失,即便是大国,人口的存活率也不足六成。
D1雅典大瘟疫
历史
在两千四百多年之前,疫情在雅典城内疯狂传播。
不幸的患者往往从头部高烧等症状开始,并随病情恶化而转移到胸部。然后伴随着腹部疼痛、呕吐和痉挛,出现肠道的严重溃烂与腹泻。到病人生命的最后阶段,患者会突然拥有超越常人的大力,直至将自身体力耗尽为止。整个疾病会持续7-9日,虽然医生觉得病人身体不热,但患者自己却感到遭到火烧。以至于他们根本不愿穿衣服,只想裸体跳入冷水中降温。这一过程又会污染公共水源。
虽然有人能靠免疫力等因素幸存,但轻则失去记忆,重则失去手指、脚趾、视力或者生殖器。从而变成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后世学者对这次疾病的解释包括鼠疫、麻疹、流感、天花、呼吸道疾病或斑疹伤寒,但当代都没有能让所有人信服的结论。
:公元前到前年
:为了争夺希腊的控制权,公元前年,斯巴达和雅典爆发了长达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年,雅典城邦爆发瘟疫,由于缺乏隔离措施很容易受到感染,患者数量急剧增加。
起初怀疑是斯巴达人在井水中投毒。确定是可怕的瘟疫后,雅典人避之不及。不久,有名学者发现与火打交道的铁匠没被感染,于是让雅典民众在街头燃烧带有香味的植物,杀死空气中的病菌,疫情得到了控制。
:雅典近二分之一人口死亡,这场瘟疫是人类瘟疫历史中最具毁灭性的,整座古希腊罗马城为之一空,瘟疫与战争使雅典再难复荣耀。
瘟疫结束后,雅典终因人力和物力的匮乏而向斯巴达投降,被迫签订屈辱的和约,斯巴达自此取得了希腊霸权。从此,古希腊文明开始迅速走向衰落。
D2米兰大瘟疫
历史
年,德国和法国士兵将传染病带到意大利曼图亚。在三十年战争中,威尼斯军队感染了疾病,当他们撤退到意大利中北部时,将疾病传染给了当地人。当时米兰总人口为13万,在这次瘟疫中染病而死的人数高达6万人。
:年到年
:德法军队把瘟疫带到了意大利城市曼托瓦,威尼斯部队也染上了疾病,瘟疫传播到中部和北部地区。
年10月,瘟疫波及米兰—这个伦巴底地区的商业中心。米兰市迅速启动了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包括隔离检疫、限制德意志士兵和商品进入,然而,年3月的一次狂欢节使一切努力化为乌有。开始在米兰大规模流行,年春季和夏季又开始了第二波冲击,米兰13万人口中有6万人死亡。
一次放纵竟然毁灭了一座城市。
:总共28万人丧生
D3“黑死病”(鼠疫大瘟疫)历史黑死病(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染病)一般指鼠疫(人类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染病)
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从至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彼德拉克在一篇给弟弟的信中写道:“我亲爱的兄弟,我宁愿自己从来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后世子孙会相信我们曾经经历过的这一切吗:没有天庭的闪电,没有地狱的烈火,没有战争或者任何可见的杀戮,但人们在迅速地死亡。有谁曾经见过或听过这么可怕的事情吗?……”
而发生在20世纪,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因战争而死去的总人数仅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这场瘟疫给欧洲人民带来的灾难。这场瘟疫在很多文献中被记作“黑死病”。
: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年代散布到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
:那时猫在欧洲被认为不祥之物,遭到大肆捕杀,导致鼠害泛滥,14世纪终于爆发了一场可怕的长达多年的鼠疫。
: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整个村庄被废弃,粮食生产急剧下降,紧随而来的就是大饥荒。这条毁灭之路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万人。年间,黑死病不断造访欧洲和亚洲的城镇,威胁着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
尽管准确统计欧洲的死亡数字已经不可能,但是许多城镇留下的记录却见证了惊人的损失:年,俄罗斯死亡人,年德国编年史学家吕贝克记载死亡了人,最高一天的死亡数字高达人!在维也纳,每天都有-人因此丧命,根据俄罗斯摩棱斯克的记载,年只有5人幸存!
宏观上说,对欧洲文明发展方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学者认为它是“中世纪中期与晚期的分水岭”、“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许多学者把黑死病看作欧洲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契机。经历了黑死病后,欧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原来看起来非常艰难的社会转型因为黑死病而突然变得顺畅了。
D4天花历史古代世界大约60%的人口受到了天花的威胁,1/4的感染者会死亡,大多数幸存者会失明或留下疤痕。幸运的是,天花已被人类彻底消灭,成了第一种、也是至今惟一一种被消灭的传染病。
天花原来只在“旧世界”(亚洲、欧洲和非洲)流行,在17、18世纪,它是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但是在历史上的影响却比不上鼠疫,这可能是因为其受害者以儿童为主(约1/10的儿童因天花夭折),活下来的成年人大多已有了免疫力。
年,英国医生琴纳首创接种牛痘,但并没有得到大力推广。直到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消灭天花运动。年,最后一例自然发生的天花发生在索马里。
:公元一世纪—年10月25日
:上个冰期末期,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现今被称为白令海峡的地区的连接处被海平面的上升切断了,所以旧大陆和新大陆的人口和疾病环境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
与美洲大陆相比,非洲和非裔欧亚大陆的居民与感染病原体的动物的接触更广泛,这种频繁的接触结果通常暴露在致命的传染病中,如天花、麻疹、流感、鼠疫、疟疾、黄热病和伤寒。
:被史学家甚至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
最早有纪录的天花发作是在古埃及,公元前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为是天花皮疹的迹象。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0万原住民,约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万人。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
随后,瘟疫肆虐,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病也接踵而至。18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了牛痘,人类终于能够抵御天花病毒。年代,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三分之一。
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年开始,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现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以下两个实验室中,即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以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国家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VECTOR),以供研究之用。
最后一名轻天花的自然患者在年10月25日的非洲索马里出现。一名英国医学摄影师珍妮特.帕克(JanetParker)在年从实验室内染上天花,是全球最后一名患者。
D5西班牙大流感历史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类之间的战争刚刚平息可人类与流感之间的战争却悄然开始了。
就在人们还沉浸在和平的喜悦当中时,一场恐怖的大流感开始席卷全球,导致了全球约10亿人被感染,而当时全球也仅仅只有17亿人。
当时的西班牙第一个诚实的站了出来,承认本国爆发流感,因为当时西班牙已经有将近万人染病,连国王也未能幸免,也因为这样后来将这次传染病事件称为西班牙大流感。
:年3月4日—年3月
: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锋期,各资本主义国家打的不可开交,此时病毒正好借这个机会疯狂传播,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为病毒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传播机会。
这时候病毒也不傻,借机在人类体内疯狂的传播,四月份出现在法国,五月份出现在西班牙,六月份出现在英国,此时病毒已经在欧洲肆虐,但此时战争打的不可开交根本无视病毒的存在,病毒也在疯狂的报复人类。
:这次流感从年秋季持续到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约10亿人感染死亡人数达到五千万至1亿人。由于当时医疗条件不发达,很多地方只能束手无策,任由病毒的蔓延,导致死亡人数极限上升。他们甚至连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都不知道。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细菌战或者是宗教有关。
当时很多人感染上此病毒,医院进行收治,也没有医生来救助。只能面对命运的不公,独自忍受病毒的痛苦。与病魔做抗争,任由病情恶化直至死亡。他们死亡之后遗体直接被当地焚烧。
直到年。一名英国的科学家才分离出第一个人类流感病毒。但是直到目前西班牙大流感的病株尚未被真正的辨认。它为何具有这么强的杀伤力,目前仍是一个谜底。
D6霍乱历史霍乱起源于年的印度,逐步蔓延至整个欧洲,在年抵达北美,这场霍乱,延续了整整一个世纪,死亡几千万。
而霍乱在中国爆发时,更是影响了整个中国的生活习惯—中国人开始有了喝烧开的水的习惯。而这场霍乱,也推动了卫生立法,推动了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建立。
:年
:年霍乱首次在印度恒河三角洲流域现身并集中爆发于加尔各答。先杀0名驻扎在那里的英军,然后向四方扩散。6年后传到了西亚、东非和阿拉伯半岛。
年它袭击了莫斯科,致使那里一半的感染者死去。年它传入西欧和北欧夺去了O多人的生命。然后它越洋到达曼哈顿,杀死5万人。年它在麦加杀1.5万名穆斯林朝觐者。年又夺去了美国圣路易斯1/10居民的性命。
:年,霍乱疫苗问世,霍乱渐渐成为可以控制的传染病。然而,2O世纪中叶霍乱又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出现过几次,这些迹象提醒我们霍乱这个瘟神并没有销声匿迹。
印度霍乱病菌被英国商船带到世界各地,导致的死亡人数无法估量,仅仅印度,在年间就死亡3万人,欧洲则仅在年里就死亡90万人,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曾五次爆发霍乱,死亡人口超过37万。纵是现代社会,每年全球也有万到万人患霍乱,死亡人数超过十万。
D7疟疾
历史今天谈到疟疾,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流行于热带的疾病。的确,目前疟疾的主要流行区域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全球每年2亿人染上疟疾,漠南非洲的案例占据相当大的比重,除了非洲外,印度、东南亚、中美洲也是重灾区,这些地方都天气炎热。因疟疾而死的人(估算从40多万~多万不等)中甚至85%~90%生活于非洲。
:早在50万年前就存在于早期人类当中,可以说,从一开始,疟疾就与人类文明如影随形。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疟疾似乎已经和日常生活没有多大联系,近年来中国疟疾发病率已经达到极低的水平。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疟疾好像纯粹是书本上的一种事物了,缺乏对其可怕程度的感性认识。但是历史上,疟疾则是最为流行而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演进方向。
中国人对疟疾有着种种形象的描述,如打摆子、发寒热,都是描述疟疾来袭时寒热不定,令人无所适从的场景。由于对疟疾的病原和传播途径缺乏了解,古人对疟疾的治疗方法也是相当碰运气。
中国的老祖宗们运气比较好碰上了真有疗效的青蒿,英国人则一度用罂粟生产鸦片以及听上去非常黑暗料理的鸦片啤酒来抗疟。以今天的医学眼光来看,吃鸦片抗疟疾约莫是不会有太好下场的……
:战争结束后,疟疾的发病率不断下降。但人类与疟疾的战争并没有结束。越南战争期间,美越同时发现,由于疟原虫出现抗药性,传统抗疟药物失去作用。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出新药甲氟喹,但它的副作用很大,难以作为一线药物。
在战线的另一边,中国为了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也开始了自己的药物开发工作。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随后开发出一系列抗疟药物,成为当今世界的抗疟主流药物。
D8埃博拉病毒历史埃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它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年该病毒曾在西非爆发,感染2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千人以上。
:年
:年夏天,人们在扎伊尔东部埃博拉河附近发现了一种可怕的恶性传染病—埃博拉。它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人们认为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是通过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到人,比如在热带雨林中发现的患病或者死亡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
:年3月,埃博拉的幽灵又开始在非洲大陆徘徊。据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报告,截止10月5日,埃博拉疫情已在塞拉利昂、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美国7个国家造成人确诊感染,其中人死亡,最严重的利比里亚,死亡人数高达人。
“年,SARS十周年之际,各大媒体开始制作一些相关的专题报道,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