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咽峡炎夏季高发期
——致家长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们,您好!夏天来了,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在此,家长及幼儿园应做好预防各项防范措施,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两种高发的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什么是幼儿疱疹性咽峡炎?
(一)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多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1、潜伏期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2、前驱期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3、水疱期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三)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护理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什么是手足口病?
(一)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二)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之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三)手足口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实际上是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通过粪口途径、二是通过接触传播、三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四)手足口病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宝宝;2、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当宝宝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宝宝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宝宝服用退烧药了。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宝宝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宝宝,不要接触其他宝宝,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6、患病期间,宝宝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加强宝宝膳食营养,注意食品安全,饮食锻炼搭配平衡改善体质。7、宝宝一旦患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开取痊愈和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别把疱疹性咽峡炎误当作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为了保障宝宝的健康,园所也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措施。
(一)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宝宝;(二)建立定时排查常规:在入园离园、早点、午睡后的时间,检查宝宝的手部、足部、口腔三个部位是否有红白点,如果有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将其与其他宝宝进行隔离,要求家长带宝宝就医,防止疾病的蔓延。(三)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与孩子的父母一块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老师与家长应定时的沟通,交流预防疾病的经验。(四)定时消毒: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东西增加消毒频率。(五)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幼儿园里的教室时刻保证通风良好。在早晨孩子还没有来的时候,教室提前通风。(六)儿童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可以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在饭前饭后检查手是必要的。(七)注意饮食:幼儿园的饮食做了严格的检测,另外在特殊的时期,给孩子准备一些能有效的提高抵抗力的食物,比如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园所会为宝宝提供干净卫生舒适的环境,同时希望家长们能够与我们共同配合,加强宝宝在家里的卫生保护。为了宝宝的健康我们共同努力!END
撰稿:王芳
编辑:张语慧
审核:张桂芳
联系方式:-
启智尚美
求真修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