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清楚耳朵流脓流水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典型的症状,那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出现了此类情况应怎么处理呢,下面将给大家介绍。
如上图所示,人体的中耳腔是通过咽鼓管与外界相通,当张口、吞咽、打哈欠时,咽鼓管咽口开放以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所以当我们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感冒、鼻炎、咽炎),上呼吸道的细菌就可能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腔,导致中耳腔的炎症,即化脓性中耳炎,脓液聚集在中耳腔内。当细菌毒力比较弱,且自身免疫力较强或治疗比较及时,炎症能够消退,耳朵不会出现流脓流水。但如果细菌毒力比较强,脓液存积较多,冲破鼓膜导致穿孔时,脓液就会流到外耳道。此外,在污水中跳水、游泳、不适当的捏鼻鼓气、咽鼓管吹张或擤鼻等,细菌也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炎症。而当鼓膜有外伤即鼓膜穿孔时,细菌可直接由外耳道进入中耳。
在中耳炎早期,应尽早使用消炎药口服(如抗生素,使用周期为10天左右),鼓膜没有穿孔时局部可使用止痛药如1%酚甘油滴耳,能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患者经过治疗炎症消退,症状缓解,鼓膜能够保持完整。部分患者会出现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疼痛有所缓解;也有患者治疗多天不见耳流脓,甚至出现高烧、头痛、耳痛、耳后肿胀、精神不佳等情况时,应检查外耳道及鼓膜,如发现中耳积液明显时,可在无菌操作下行鼓膜切开术,人为建立通道,引流出内耳脓液,避免炎症进一步发展感染。针对这类病人应特别注意对外耳道进行清洁和消毒。如果病史很长,很少流脓,已经干耳三月以上,或颞骨CT发现乳突腔明显炎症,甚至有胆脂瘤形成时,可行鼓膜修补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等手术。
中耳炎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避免耳朵进水:游泳、洗澡时应保护好耳朵避免污水进入,除此之外避免用掏耳勺、棉棒等掏耳,这些操作都可能将外面的细菌带到外耳甚至中耳里面去,导致外中耳感染流脓;
2.上呼吸道感染时及时治疗:如感冒、鼻炎、咽炎等。因为中耳与鼻腔、咽腔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中耳腔内;
3.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饮酒、抽烟,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增加中耳感染的几率;
4.坚持治疗:通常急性中耳炎在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就可能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就认为疾病已经好了,停止吃药和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的原因之一。医院评估确认中耳内没有炎症后再考虑停药。
作者:赵雅楠
单位: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