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真菌、支原体、呼吸道病毒等均可引起咽炎。引起细菌性咽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β-溶血链球菌、白喉棒杆菌、溶血隐秘杆菌、坏死梭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
A群β-溶血链球菌是引起急性咽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可以造成严重侵袭性感染及感染后并发症,如猩红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C群、G群β-溶血链球菌同样是咽炎的致病菌,包括大菌落的停乳链球菌的似马亚种和小菌落的咽峡炎菌群(以前叫米勒群)。多数的G群、C群β-溶血链球菌引起咽炎的报道来自于暴发流行。
白喉是由白喉棒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白喉棒杆菌也可引起皮肤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B型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会厌炎的致病菌。儿童急性会厌炎可快速进展为会厌及周围组织的蜂窝织炎,从而导致气道完全阻塞。在怀疑急性会厌炎时应采集血液标本,不能采集咽拭子,因其可引起突发气道阻塞。会厌炎在成人很少,病原菌也是不同的。
梭菌属某些种与溃疡膜性咽峡炎相关。表现为咽部及牙龈溃疡,易见于口腔卫生不好或有系统疾病的成年人。
坏死梭杆菌常从复发或持续咽喉痛的患者中分离,可引起急性咽炎和发热,也是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及膜性扁桃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没有接受治疗的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菌血症和转移感染(Lemierre综合征),感染可累及全身各脏器,甚至危及生命。
溶血隐秘杆菌与扁桃体炎、咽炎相关,可能在年轻人和儿童引起疹子。如果是治疗失败或复发性的扁桃体炎,应考虑溶血隐秘杆菌感染。尽管溶血隐秘杆菌被认为是人类的致病菌,但不建议常规检查这个细菌。
淋病奈瑟菌可引起咽炎,但咽部感染很少是唯一的感染部位。要谨慎对待从生殖系统外鉴定的淋病奈瑟菌(如口咽拭子)。另外,生殖道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患者可能有咽部定植。
真菌(白念珠菌为主)的咽喉感染在免疫力低下患者是很常见的,特别是重症粒细胞缺乏和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口咽部念珠菌病伴随吞咽困难时,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念珠菌病并可能是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酵母菌和真菌的临床分离株需要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一、样本采集和运送
口咽部感染可细分为咽炎、喉炎、会厌炎等,其病原体各有特点,在标本采集和转运上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一)正确的标本类型及适应证如表18-1-1所示。
表18-1-1 口咽部感染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要求
注:RT.室温
(二)标本采集和运送要求
1.基本原则:抗生素使用前无菌采集标本。拭子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送检,非拭子标本置于防渗漏的容器送检,若不能马上送检,可放冰箱保存,不要超过48小时。当怀疑淋病奈瑟菌感染时,最好床边接种,及时运送,不能冷藏保存标本,标本到实验室后及时处理。
2.口咽拭子的采集方法:请患者坐下,头后倾,张大嘴,由采样者用压舌板固定舌头,用采样拭子越过舌根到咽后壁及扁桃体隐窝、侧壁等处,反复擦拭3~5次,收集黏膜细胞,避免触及舌头、悬垂体、口腔黏膜和唾液。用于病毒检测的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一定量采样液的螺口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标记患者信息,立即送检。用于细菌检测的拭子插回采样管中或适宜的转运装置中,标记患者信息,立即送检。样本采集的频率及数量依据患者临床状况而定。
3.鼻咽拭子的采集方法:请患者头部保持不动,将采样拭子轻轻转动缓缓插入患者鼻腔,不要用力,当遇到阻力后即到达后鼻咽,停留数秒吸取分泌物,轻轻旋转取出拭子,用于病毒检测的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一定量采样液的螺口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标记患者信息后马上送至实验室。用于细菌检测的拭子插回采样管中或适宜的转运装置中,标记患者信息,立即送检。如果怀疑百日咳,必须准备特殊的运送培养基如:Regan-Lowe培养基,并通知实验室。
4.假膜的采集方法:用拭子去除病损表面的分泌物和碎屑,丢弃拭子。用无菌棉签或竹片轻轻刮取患者损害的组织,放置于无菌容器中及时送检。
二、样本的处理流程
(一)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标本不需要进行前处理。
(二)显微镜检查 白念珠菌(KOH压片):取口腔黏膜区假膜、脱落上皮等标本,涂一薄层于载玻片上,滴入10%KOH溶液,微加热以溶解角质。光镜观察,可见折光性强的孢子和假菌丝,从而在数分钟内提供念珠菌感染的证据。
(三)培养和鉴定的流程检测工作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完成,白喉棒杆菌、溃疡棒杆菌、脑膜炎奈瑟菌等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表18-1-2,图18-1-1~图18-1-3)。
表18-1-2 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测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目标病原体
图18-1-1 咽拭子标本的检测流程图
图18-1-2 耳标本的检测流程图
图18-1-3 鼻窦炎标本的检测流程图
(四)其他的检测方法 快速抗原检查:主要涉及A、C、G群β-溶血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培养、快速抗原检查、细菌核酸检测等。快速抗原检查可用于咽炎患者的早期诊断。该试验技术上没有特殊要求,结果可信。快速抗原检查阴性结果,要用培养或分子方法来确证。
三、质量控制
(一)咽部标本取样要定位在咽和扁桃体,避开脸颊、牙龈和牙齿,以此避免口腔定植菌群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二)注意 采集细菌学检测标本的拭子不能含脂肪酸成分,因其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可使用藻酸钙或涤纶纤维拭子采集细菌学检测标本,但这类采样拭子不能用于病毒检测,因为含藻酸盐及铝柄的拭子可以抑制PCR反应。用于病毒检测标本的采样可采用尼龙拭子。
四、结果报告、解释及局限性
(一)阴性报告
1.未检出A、C、G群β-溶血链球菌。
2.未检出白喉棒杆菌。
3.未检出致病菌。
(二)阳性报告
报告临床有意义的致病菌。
(三)结果解释及局限性
1.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不是咽炎的病原菌,不必进行常规培养。
2.溶血隐秘杆菌、淋病奈瑟菌、白喉棒杆菌仅仅在特定流行病学背景中才是咽炎病原菌。实验室不必对咽拭子标本常规进行这些微生物的检查。
3.某些特定的与感染相关的病原体,如β-溶血链球菌(A、C、G群)、百日咳博德特菌、坏死梭杆菌、支原体以及病毒等,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及培养。
4.咽拭子标本还可用于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筛查。咽拭子还可以帮助诊断奈瑟菌脑膜炎,有一半的脑膜炎患者的咽拭子中可以分离到脑膜炎奈瑟菌,而且与脑脊液和血中分离的是一样的群或型。咽拭子还可用于新生儿筛查。
该内容摘自《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本书简介:本书完整构建了临床微生物学专业的学科基础,囊括临床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寄生虫学等几大类微生物学科范畴,对临床微生物学的专业技术、观念、规律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并兼顾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对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感染类型、主要标本、主要微生物种属、主要耐药特征、感染控制要点等均进行整体的、充分的阐述。全面体现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性疾病学的学科进展。精确遵循病原学诊断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即由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开始,引出病原学诊断的标本、由标本处理进抵微生物种属、并进而阐述耐药性和感染控制等相关内容。
目录:第一篇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第一章 概 述第二章 血流感染和脓毒症第三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第五章 眼部感染第六章 呼吸系统感染第七章 消化系统感染第八章 腹腔感染第九章 骨和关节感染第十章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第十一章 皮肤软组织感染第二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和标本检测流程第十二章 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第十三章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第十四章 血培养标本的检测流程第十五章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检测第十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标本的检测流程第十七章 眼部标本检测流程第十八章 呼吸道标本的检测流程第十九章 粪便和其他胃肠道标本的检测流程第二十章 腹腔标本的检测流程第二十一章 骨、骨髓和关节标本的检测流程第二十二章 尿标本的检测流程第二十三章 生殖道标本的检测流程第二十四章 皮肤和软组织标本的检测流程第二十五章 其他组织、体液和植入物标本的检测流程第三篇 病原体第二十六章 细 菌第二十七章 真 菌第二十八章 病 毒第二十九章 寄生虫第三十章 新发病原体第四篇 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机制第三十一章 概 述第三十二章 细菌药敏试验和耐药机制第三十三章 真菌药敏试第三十四章 病毒耐药性第五篇 医院感染控制第三十五章 医院感染概述第三十六章 医院感染调查和处理第三十七章 医院感染病原学诊断电子书真容: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