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拿着一张电子喉镜检查单前来咨询。
内容都出奇如同出自一辙:医生,我这个喉咙长了这些疙瘩,需要吃什么药才能消除呢?
患者所说的疙瘩,是指咽喉部位的淋巴滤泡。淋巴滤泡是咽喉部的淋巴组织,对咽喉免疫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咽喉炎症反复刺激下,很多人的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这是机体在和炎症介质做斗争引发的生理改变,不是一种病态现象。因此,淋巴滤泡增生不是一种疾病,本身不需要处理。而引起淋巴滤泡增生的原发疾病,则需要做相应的治疗。
曾经有一段时间,临床认为咽喉异物感和淋巴滤泡增生有关,那时候流行咽喉淋巴滤泡的微波等治疗,把增生淋巴滤泡消融之后,很多患者的异物感并没有消失,还出现了很难逆转的咽干不适。
随着认知的不断提高,从以前的焦土作战方式转换成保护性治疗,尽量保留原有组织成了现代医学共识。不是病理改变的淋巴滤泡增生,完全没有必要药物治疗,更别谈需要微波或者是等离子消融。
然而,淋巴滤泡增生背后的一些综合问题,也不是不闻不问的放任自流。
认为淋巴滤泡增生是一种疾病的患者,除了因为医学知识欠缺造成的错误认识之外,有一些患者在反复多次就医,反复全面检查,医生已经明确告知病情的情况下,还是整日惶恐不安,这只能建议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只会加重这类患者的症状。
也有患者因为淋巴滤泡增生掩盖了本来的真实病情。
比如胃病引起的咽喉炎,反流性咽炎。大量服用咽喉炎的药物,加重了胃酸反流,咽喉异物感更加明显,如果病史采集不全面,那么胃病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即使再多的咽喉疾病治疗,也只会越来越加重咽喉症状。
也有咽喉附近器官异常导致咽喉异物感,而患者以咽部异物感就诊,容易误导医生诊断思维,从而把鼻窦炎或者茎突过长综合征等隐匿性的疾病漏诊,因此即使三番五次治疗咽喉部疾病,也没有改善症状的可能。鼻窦炎还相对容易发现,茎突过长则没有那么容易诊断,必须要拍茎突影像检查和咽喉部触诊,才能诊断。因为是发病率低,漏诊在所难免。对于被漏诊的患者,则是一种痛苦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