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5岁的淘淘一直和妈妈说自己耳朵疼,开始妈妈没在意,后来妈妈发现孩子耳朵里面发红,而且有脓,并且开始发烧了,医院,医生检查后,淘淘确诊为急性中耳炎,白细胞及CRP明显升高,中耳内有积液,持续高热住院后第二天,淘淘的耳朵开始流脓,好在送开的及时,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经过几天的治疗,症状已经有所好转。
医生提醒各位家长,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影响听力,婴幼儿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还可以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并发症应该引起家长高度重视!
咽鼓管结构决定儿童易患中耳炎
每个人鼻腔的后面(鼻咽部)两侧各有一根咽鼓管和耳朵相通。咽鼓管有维持中耳气压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的作用。
成年人咽鼓管长约3.5厘米,耳朵这一头高,鼻咽部这一头低,而且常处于塌陷状态,只有在打哈欠和咀嚼的瞬间才开放,所以成年人鼻咽部的病原体不容易进入中耳。
而儿童咽鼓管较成年人短、平、宽,相对来说,腺样体发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容易波及咽鼓管,患中耳炎的概率增加。
儿童感染中耳炎的原因
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
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而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常引起鼻咽部分泌物增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
婴儿喂奶不当
如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
免疫反应
过敏性鼻炎患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偏高。
与擤鼻涕的方式也有关
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常捏住鼻子的两边擤,容易导致鼻咽部细菌病毒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正确做法是堵住一边鼻孔,另一边自然地擤出鼻涕。
睡眠不好也爱得中耳炎
急性扁桃体炎及腺样体炎最初仅有睡眠打鼾症状,但肿大的腺样体压迫咽鼓管咽口,可导致中耳负压及渗出,且睡眠欠佳时免疫功能下降,也是引发中耳炎的原因。
通常急性中耳炎患儿在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宝宝已经好了,停止吃药和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中耳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