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足够实力,却选择不上市的公司屈指可数,这其中又以华为、老干妈的知名度最广。
但也许是创始人性格使然,也许是行业的特殊性,在日夜流淌的长江之畔,也矗立着一家不上市的民族医药巨头——扬子江药业。
年,扬子江药业的产值和销售在年.32亿元和.88亿元基础上,同比分别增长14.69%、14.95%,达到了.67亿元和.67亿元。
同时,由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发布的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扬子江再度蝉联第1名,这是它连续5年保持这一纪录。
有人估算过,国内最强的医药企业——恒瑞医药,目前市值约为亿左右,以此衡量,扬子江药业如果选择上市,市值保守估计在亿元左右。
而这家理论上拥有千亿市值的庞然大物,在40年前,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作坊。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在长江边上的一个乡镇小厂——“口岸镇制药厂”里,利用6间简陋的厂房、工人们正在试产“百乃定”“百尔定”两种针剂。这就是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前身。
在那样一个年代,工厂发展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缺钱、缺人、缺技术、缺设备。
这样的小药厂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斗志。
据老职工鞠明生回忆,当时没有国家拨款,没有银行贷款,但在徐镜人带领下,一批老职工东拼西凑,自己动手建厂房、改造设备,还跑到河南安阳第二制药厂学制药工艺,带回生产菌种。
几经周折后,“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兵制药厂”才运转了起来。
但很快,扬子江药业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年,“国务院国发号”文件规定,“严禁乡镇一级开办制药厂”,一个县只能保留一个药厂,没有规模的药厂实行关停并转。
好不容易走上正轨的工农兵制药厂,不得不面临关停危机。
好在厂里生产的板蓝根冲剂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扬州市委抓工业的副书记特意对整顿小组提起:这个厂的板蓝根冲剂对治疗感冒蛮有效的,我每次感冒吃几包就好了。你们想办法把它保下来。
于是,制药厂转并到县办,改头换面成“泰兴药厂口岸车间”,从而得以保留。
又是几年的励精图治,年,“小作坊”的车间产值达到一千六百万,还引进了一批中国药科大学的毕业生,也是这一年,扬州市扬子江制药厂的牌子被正式挂了上去。
牌子好挂,竞争不易。
如何在药品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了创始人徐镜人日日苦思之事。
徐镜人把目光投向了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宝库,原来他发现,一些知名的老中医在长期问诊实践中摸索出许多良方,但是能得到药方的病人却为数甚少。
于是“请名医挂帅,让绝技显灵”的中药开发战略应运而生,由徐镜人走访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合作开发现代中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有着“中医泰斗”美誉的董建华是徐镜人“取经”的第一人。董建华致力于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以数十年临床经验积累了一个治疗胃病的处方。为此,徐镜人数次北上,最终以诚意打动了老人。
年,在董建华“胃苏饮”处方基础上研制的胃苏颗粒,成为扬子江药业开发出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
作为治疗胃脘胀痛的药物,胃苏颗粒凭借现代化的工艺、独特的配方、确切的疗效,迅速受到患者和医药市场的青睐。同时,扬子江的年销售额以一个亿的速度上升,胃苏颗粒一项的销售额就达“天量”——截至年,该药品已累计销售70多亿元。
随后,与著名中医教授张珍玉合作研发的香芍颗粒项目,填补了国内外治疗妇女经前期综合征的空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根据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验方开发的苏黄止咳胶囊,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感冒后咳嗽效果明显,成为进入西医指南的唯一中药产品,年销售额达10亿元。
年11月份,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颁奖大会上,苏黄止咳胶囊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最高荣誉。
据统计,以中药起家的扬子江药业,目前已成功开发出胃苏颗粒、百乐眠胶囊、香芍颗粒、蓝芩口服液、双花百合片等50多个中药品种。
其中,多款药物至今仍带来稳定的市场收益:
消化道疾病用药:比如胃苏颗粒、荜铃胃痛颗粒、神曲消食口服液等。其中,胃苏颗粒上市20多年,累计销售70亿,至今仍每年带来4亿元左右的销售额。
提升免疫力用药:比如黄芪精口服液等。
上呼吸道感染用药:蓝芩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等。其中,蓝芩口服液同类市场占比最高,年及已经成为销售量过亿的单品。
显然,扬子江药业已经成为国内最优最强的中药生产标杆企业,在它们手里,“老”中药迸发出了“新”活力。
质量,对一些普通企业来说,是及格线,但对制药行业来说,它是生死线。
在扬子江,有一系列关于质量的文化标语,如“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等。
还有人记得年的“毒胶囊”事件吗?
年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含有重金属“六价铬”超标的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不可修复的伤害。
事件曝光后,多家医药企业被卷入,而扬子江药业丝毫未受影响,因为其早在年就购入了检测物料重金属含量的相关设备,对胶囊的铬含量进行控制。
同样是在年,扬子江的固体制剂生产车间顺利通过了欧盟GMP认证。
什么是GMP?它是国际制药工业质量生产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
想要拿到这一证书,意味着一切生产过程要对标国际标准,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对企业的软硬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还无法一蹴而就。
这是一个看似“吃力不讨好”的举措,因为当时的主流药企都没有选择这么做,但扬子江药业却投入3亿元技术改造资金,按GMP要求,力求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中药生产基地。
由于质量过硬,年,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80万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正式发往德国。这也意味着,以原创药为主、对药品准入向来苛刻的欧盟市场,终于被扬子江撬动了大门。
在年,扬子江药业还成功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荣获江苏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江苏省创新型企业百强等称号。
一分钟生产支蓝芩口服液,造福咽炎病人和小儿手足口病患者;
一分钟生产支镇痛药剂加罗宁,减轻病人疼痛;
一分钟生产袋胃苏颗粒,爱洒千家万户;
一分钟生产瓶百乐眠胶囊,走向世界各地;
这是源自新华社客户端的“扬子江药业的一分钟”,在长江之滨,有一家民族企业每1分钟都在造福人类,每分钟都在缔造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