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特仑新戊酯片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基本上所有在其分子结构中包括β-内酰胺核的抗生素均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现有的抗生素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作用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
头孢特仑新戊酯片
50mg×6片/盒
作用机制:
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PBP中的3、1A、1Bs有很强的结合性。
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代表药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
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
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仍能被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常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代表药物:头孢噻辛钠,头孢克洛等)保留了第一代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外;
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抗菌谱也较第一代广,所以显著地扩大和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
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除对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外,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特仑新戊酯)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与第一、二代相比,其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特别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有些品种对绿脓杆菌或脆弱拟杆菌亦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对以往口服头孢制剂(先锋IV号、头孢克洛等)不敏感的沙雷氏菌属、吲哚阳性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等显示良好的抗菌作用
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
临床疗效
单用头孢特仑新戊酯治疗各科感染的总有效率
综合97篇临床报告和论著,共例各种感染临床试验
适应症
五官科:咽喉炎、扁桃体炎、中耳炎、副鼻窦炎;
呼吸内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复感染;
泌尿科:肾盂肾炎、膀胱炎、淋菌性尿道炎;
妇科:子宫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感染、巴氏腺炎、巴氏腺脓肿;
口腔科:牙周炎、冠周炎、上颚炎。
用法用量
成人:口服剂量为~mg/d,分3次服用(一天2-6片),饭后服用。(一片50mg)
儿童:口服剂量为9~18mg/Kg/d,分3次服用
注意事项:
对头孢特仑或本剂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对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慎用。
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重服药,适当调整剂量和间隔。
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
抗菌广谱,抗菌活性强
体内分布广
临床应用广泛
适用于儿童,是中耳炎治疗的首选
服用量小,副作用少
TA们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