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淋菌性咽炎 >> 疾病概述 >> 淋病防治

淋病防治

  淋病是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黏膜的化脓性炎症。其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第二位,是我国常规监测的五种性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需重点防治的乙类传染病。一、病原

淋球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呈肾形,离开人体不易生存,最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含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对外界理化条件的抵抗力差,最怕干燥,在干燥环境中1~2小时即可死亡。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都易致死,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很弱,一般消毒剂容易将其杀灭。

二、淋病的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淋球菌感染者。(二)传播途径:1)直接性接触感染:成人淋病几乎全部通过性接触感染。2)间接接触感染:儿童可通过污染了淋球菌的物品间接感染。新生儿可通过母亲产道分泌物间接感染。(三)易感人群:性活跃的青年人,尤其是有多个性伴的人。(四)一次性接触的传播效率:男向女传播为50%~60%,女向男传播为20%。三、主要临床表现

约10%男性和50%~80%女性在感染了淋球菌后可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呈亚临床或带菌状态。尤其是直肠和咽部淋球菌感染。无症状携带者在传播淋球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淋病多发生于性活跃的青年男女,男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尿道炎,而女性则为宫颈炎。局部并发症在男性主要有附睾炎和前列腺炎,在女性主要有子宫内膜炎和盆腔炎。咽炎、直肠和眼结膜亦可为原发性感染部位。淋球菌经血行播散可导致播散可导致播散性淋球菌感染,但临床上罕见。

男性急性淋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开始尿道口灼痒、红肿及外翻。排尿时灼痛,伴尿频,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3~4天后,尿道黏膜上皮发生多数局灶性坏死,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排尿时刺痛,龟头及包皮红肿显著。尿道中可见淋丝或血液,晨起时尿道口可结脓痂。伴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男性慢性淋病一般多无明显症状。

女性急性淋病感染后开始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一般经3~5天的潜伏期后,相继出现尿道炎、宫颈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及直肠炎等,其中以宫颈炎最常见。急性淋病如未充分治疗可转为慢性。

淋菌性眼炎:成人淋菌性结膜炎很罕见,常因患者有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通过手污染带菌分泌物再自身接种到眼部而感染。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主要是经患淋病母亲的产道分娩而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3天。临床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水肿,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若治疗不及时,角膜可受感染,可出现角膜炎、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导致失明。

四、性病的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针对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注意多重病原体感染,特别是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注意耐药菌株感染,根据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后应进行随访和判愈;同时检查、治疗性伴侣。

五、淋病预防

进行健康教育,避免非婚性行为;提倡安全性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注意隔离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认真做好病人性伴的随访工作,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以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消除隐匿的传染源。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ouwang.net/jbgs/434.html